查看原文
其他

看尔冬升和郭敬明,能不悲观吗?

Ikebukuro 迷思电影 2022-03-18
热闹了几个月的《演员请就位2》,终于在昨晚落下了帷幕。

四个导演加上总决赛请来的陆川导演,执导的五部短片逐一放映结束。

例行的演员票数汇总,总冠军的出炉,加上制片人队伍市场购物一样的吆喝,漂漂亮亮地结束了。


一部s级综艺,伴随着点评嘉宾的恶评、流量演员起起伏伏的演技呈现、几个导演之间的你来我往,伴随着每周六晚的热搜,对于制作组来说,大概也赚到了本年度定好的目标成绩。

对决赛现场在座的大多数从业人员来说,应该都是一场不亏的游戏。


只是真人秀的本质大于演员演技呈现的本质,同时也让本季《演员请就位》差评出现得越来越多。

从根本上说,把演技这件事搬到真人秀里,大概率上讲,国内综艺团队能做得惊艳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
保证不泯然众多综艺的方法,也大概就是这个节目呈现的这个样子了。

只是,也许是决赛气氛被打造得像末日狂欢。在这个狂欢的气氛里,反而更让人冷静地看待这档节目。


别的不说,在尔冬升和郭敬明的作品里,依稀能看见这个行业沉浮更迭的幻影,一时之间,唏嘘之余不免更悲观。

来看郭敬明这出《无量》。

郭敬明能从上季待到这季,总是有他的聪明之处。很多年前他和韩寒对峙正火热之时,就有媒体总结过郭敬明真正的本质:商人。

商人最懂市场,按需供给。

上一季的《AI》赚足了路人的肯定,有几大王牌。

一是演员选择。长相斌不太符合主流审美的金婧,和长相正好符合大部分观众对于鲜肉审美的郭俊辰。

让这样一对演员演绎青梅竹马的恋人,首先从视觉上就满足了一些女性观众的自我代入。


二是情感塑造,郭敬明很擅长在情感题材里挑拣能迅速抓住观众关注的关键词,比如牺牲和等待

机器人为了女孩牺牲自己,并且无怨无悔化作机器,等待在杂物间里,守候女孩想起自己。

情感上突出,很大程度上就拿到了通关密码。


虽然仍然有一部分清醒的观众看破他的迷阵,窥见他情感密码背后,内里虚弱的拍摄技巧和不堪细品的文本内核,但二者的冲突,在另一个层面又为他贡献了讨论度。

本次决赛的《无量》,仔细看来,仍然是这个套路。

演员选择上,有了第一季的经验,加上本季节目开始前长时间的筹备时间,郭敬明大概一早就准备好了这个剧本。

所以从节目开始,力排众议坚定不移地选择何昶希,以及丁程鑫,流量明星的粉丝加成,让两位演员顺利走到了决赛,达成了他的初衷。


情感塑造上,经过从2019年到2020年整一年时间,他以商人拥有的精准嗅觉抓准了“社会主义兄弟情”元素.并且用这类型作品市场观众最喜欢的元素进行堆砌,有了这部《无量》。

从耽美受众、流量、制片人考量等个角度来说,这片子都击中红心。

人物设定上,两个男性角色是保护和被保护的关系,后期仍旧出现了郭敬明拿手的牺牲关系,甚至到了结局,熟悉的守护、等待关系再次出现。


细节上,何昶希的角色为了刺探对方假装杀狗但没杀,带着一个瞎子走路是靠一把剑,且这把剑到结局都是串联两个主角关系的重要物件。

这种从成功的市场作品里学来的小招,无疑瞬间就能俘获一帮观众。


画面上,急于证明自己实力的郭敬明,在很多时候都靠大量的理论知识来支撑自己的创作。

第一季这部分相当薄弱,不难想象这一年他又恶补了多少理论知识。

本季先是用《画皮》试水,大量慢镜头的使用让整部片子看起来不伦不类。

到了《无量》,更是明显加力,除了明显多了很多的实景拍摄,一场竹林里的打戏,从动作设计到远景细节设计,都足见野心。


不是说他对于画面的思进不值得肯定,在郭敬明身上的一个根本问题,还是陈凯歌说的那句话:他需要拓宽自己的审美。

而这个范围不仅包括画面,还包括题材。

表现形式上琢磨再多,沉在下面的仍然是以貌美爱豆为基础的伪爱情故事。

观众跟随镜头飞上竹林上空,看到的是要追赶《卧虎藏龙》的野心。


镜头沉下来,仍然是网文小说里武士和孱弱少年那点暧昧。


觉得别扭和轻浮,是难免的。

郭敬明的问题就在这里:根深蒂固的商人的精明,和不甘示弱对电影艺术填鸭式吸收、自证式显摆,二者纠缠,格外别扭。

要名又要利,其实没几个人能做到。

再看尔冬升这部《舞台姐妹》。

本季节目里,尔冬升一战成名是第一期就对流量演员毫不客气,句句说的是观众心中肺腑之言,姿态也相当无所畏惧。


蜷缩久了的观众在他这里找到了出口,把“叫醒沉睡的人”的任务单方面交给了他。于是相应的,在他这里加足了滤镜。

但值得注意的是,也是这样一帮观众,也是在近几年的影视环境里浸淫已久。

所以带着既定标准看尔冬升在节目里拍的几个短片,总有种望子成龙反成虫的失落感。

而为什么说,直到决赛才彻底看清尔冬升和郭敬明的巨大反差呢?

《舞台姐妹》的呈现方式其实和尔冬升前几部短片一脉相承:非常单一的棚内置景、镜头直接对准演员。


一直到《舞台姐妹》这出短片,他的剧本都不能说是完整的。

但反过头来再品他曾经说过的话:在演员的节目,他的重点就是演员。抛却一切导演表现技巧,给到演员更多的表现空间。

张月这出短片里的表现,可以说是本季她的高光时刻。


剧本里试戏环节,从笑的到哭的,从癫狂的到故鬼魅的,从容貌朴素到一袭红衣的曼妙女郎,尔冬升给足了这个组内重点演员表现空间,相信也让一部分观众发现了张月作为演员之前并没有被发现的潜质。


归根到底,是尔冬升对节目的理解颇为实在。该给演员的镜头,一点都不少。

尔冬升和郭敬明明显截然不同,为什么不同?

上周尔冬升发泄愤怒,拿郭敬明的一句话问了回去:你学什么体系的?


这就是根本。

尔冬升几乎是伴随香港工业化电影体系成长起来的一代影人,从演员到导演,他是一步一个脚印做过来的。

电影工业化,其实就代表了这个过程中,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职责保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度。


而郭敬明本身非科班出身,赶上了混乱的大陆电影经济和粉丝经济发酵时期,以一个《小时代》系列意外把他抛到顶端。

为了守住名利,以及博得更多的名利,饿虎扑食般的恶补也没法一口吃成胖子。

这样一对比,那行业浮沉的幻影在两个人身上就有了完整的投射。


最后看现实

这样的两个人,背后代表的模式孰轻孰重?

现实就给我们看到了。

一边是刘德华新片要上映,在薇娅直播间亲自买票。眼看20万张票一秒被抢光,他愣在当场。

随后还像小孩一样开玩笑,不聊天了,直接卖票吧。


尔冬升在《演员请就位》第一期教导流量演员时,曾经几次提到了刘德华、梁朝伟,在他的时代里,这二位也算是那个工业体系里兢兢业业的螺丝钉。

几十年后,再看刘德华在直播间里看经济浪潮下电影经济的新模样,让人颇有种”廉颇老矣“的慨叹。

摇摇晃晃无根无基的郭敬明之流,短期内会被扎实的工业电影派系消解吗?

也不太可能。

决赛现场,制片人们争抢着拿过话筒挑选自己心仪的演员,骄傲喊出自己公司筹备的影视项目,竟多半还是青春情爱和大热IP女主戏。


IP流量、粉丝经济,这些催生无数郭敬明的元素,仍将让更多郭敬明拥有更多话语权和机会飞升。

随着镜头落下,地面一片虚无。
往期内容可以直接戳

《一秒钟》挺完整

它改变不了什么,但听一点是一点

这特么才是恋爱戏


喜欢也可以点这里~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